第六九零章 贪多嚼不烂(1 / 2)

大魏春 眀志 2271 字 1天前

京城告破,举国皆惊。河东距洛阳不过几百里,第二天的夜里,就接到噩耗。帐中坐满了军将,但个个如丧考妣,脸上充满了悲伤。不是悲伤元怿自焚殉国,而是因为这大厦已倾,即便有通天之能,也难以挽回。账中静谧无比,只闻油灯炸开珠花的“毕剥”声。良久之后,李崇一声长叹,打破了沉默:“我等世受皇恩,如今正是报国之时,唯有一死而已!”众将齐齐一拜,大声喝道:“请都督示下,我等唯命是从!”“好!”李崇抬起头,目光众人脸上划过。“建扶,以你为帅,思若为副,即刻整军一万,护恃陛下连夜往南……我已派八百里加急传旨于傅竖眼,令他率军至南阳接应……”“谨遵都督之令!”这二人是宗室,且皆是秉性耿介,廉慎自修之人。谁都会叛降,但元匡和元钦绝不会。由他二人护送少帝南下,自然是最妥当不过……“杨钧,你依旧谨守白水、铜官,不可使叛军多进半步……”“杨县子,你依旧予华山勐攻,莫要计较伤亡,只求将叛军阻予洛水之东……”“得令!”“世哲,你谨守潼关,替我等守好后路,但需切记:小心提防羊祉!”李世哲是李崇的长子,用来固守后路,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字。听李崇如此交待,帐中诸将大都松了一口气。至少说明李崇并没有准备意气用事,与叛逆玉石玉焚。但听到后半句,众人又禁不住的心中一凌。潮水退了之后,才知道哪个穿着衣服,哪个光着屁股。谁又能想到,打八百杆子才能和李承搭上一点可有可无的亲戚关系,且一向颇有气节的郭琰,竟会主动投附?遑论羊祉与李承志还是直系姻亲,且平日就桀骜不驯,隐有不臣之心。好在羊祉手中也无多少兵,且在敌后,也就是潼关之北的蒲板县。前有十数万平逆大军,后有杨氏固守弘农,他就是想叛也联络不到李承志……多番计议,诸将逐个散去,直到帐中再无他人,只余几个亲信扈从,李崇仿佛撑不住了一般,“腾”的一声就倒在了矮榻上。亲信大惊,忙奔了过来。李崇摆着手,意思是无碍,但浑浊的泪水就如泉涌,从眼角滚滚落下。大魏终究是败了。即便少帝能安然退至徐、扬等州,又能多撑几日?对于他这种征伐一生,战功赫赫的忠臣名将而言,不仅仅是江山易主,王朝更替,而是眼睁睁的看着毕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信念轰然崩塌,却无能为力的那种痛楚。推荐下,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,这里下载.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。但事已至此,徒有奈何?唯以死明志,以身殉国尔……当听到京城已破,元怿、元渊、元顺皆在宫中殉节,他就有了玉石俱焚之念。所以才安排与他差不多的心思的杨钧为右路前锋。至于杨大眼,诸子早已死在京城的乱战之中,与李承志已是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,断然是不会叛降的。李崇之所以交待长子守好后路,不过是为了安定人心,以防狗急跳墙…………长安府衙。一众将领跪在堂下,一个比一个激动。“国公,河东距京城更近,想必比我等还要早得知京城失守的消息,为免军心动摇,李崇定会当机立断,派宗室或重将护送少帝南下。若是此时不乘胜追击,定会错失良机……”进言的是源规,陇西王源贺之孙,司徒源怀之子,承爵冯翊郡公。李承志平定沃野,大败昌义之之时,源奂为其麾下卫将,算是老部下了。之后崔延伯为都督,与李承志决战陇山,时源规在泾州刺史杨钧帐下听令,后陇山失守,杨钧退走,但源规却举城归附。所以他归附的比薜和还要早,而且要不是他,李承志的祖坟怕是都被杨钧扒了个干净。所以在一众降将中,源规的地位很是超然,也很受李承志并李氏将领的亲睐。有人开了头,剩下的也相继进言,央求李承志尽快出兵。或是与李崇决一死战,或是派奇兵轻车简骑,追杀少帝。因为人人都知道,皇甫一战而定,不但攻占了京城,更是攻破了皇宫。如今比这还大的功劳,也就是生擒或斩杀少帝了。所以个个磨拳擦掌,跃跃欲试,其中就包括李亮和李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