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六十四章 人无廉耻,王法难治(3 / 6)

正说的这番话。

陛下最最骄傲的三件事,宝歧司农学院、开海和京营。

孙奇逢的家人,大明朝廷若是找不到,那这类的官员,就会为所欲为,没有任何的忌惮,因为朝廷无法对他进行瓜蔓连坐,威罚、雷霆之怒就显得没那么可怕了。

“缇帅。”一个缇骑走了进来,将一份塘报放在了赵梦佑的面前。

赵梦佑打开一看,笑着说道:“找到了,在旧港总督府椰海城,跑的够远的。”

琉球首里府那霸港港口,查到了孙奇逢家人的去向,而后很快就把这家人给找出来了。

总督府对辖区的控制非常弱,但对汉乡镇的控制极强,孙奇逢这些官员的家人们,到了海外,也是在汉乡镇。

只要想找,是绝对能找得到的,不是隐姓埋名、改名换姓就能躲避。

孙奇逢面色巨变,最终叹了口气,靠在椅背上一言不发。

“送解刳院去转转。”赵梦佑有的是手段对付孙奇逢,一起送到解刳院参观,是个好手段,那一屋子的张四维,十分吓人。

很快,王建和孙奇逢都被带到了解刳院,他们俩是被抬着送出来的,安抚了一两日,二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,生怕皇帝把他们扔进去。

赵梦佑拿着结案的案卷,呈送了御前。

“严惩不贷。”朱翊钧对案子做了从重处罚的决定,李如松在弄完还田后,才会归营,对于青马桥刺钦差的案子,从重处罚是皇帝和百官的共识。

孙奇逢下了个命令,搅的天下不宁,百官也恨得牙痒痒,京营派出,实在是过于吓人了些。

朱翊钧和赵梦佑聊了很久,主要是关于反腐司反腐问题上,赵梦佑对于反腐司的态度非常有趣,在他看来,反腐等于肃反。

“像孙奇逢这样的官吏,他们贪腐钜万,对抗审查,本身就是反贼,反腐就能把反贼都抓出来。”赵梦佑陈述了自己的想法,贪腐和反贼高度重合。

贪腐和反贼,都是秩序的破坏者,反贼不可能不贪不腐,所以,这些抓贪腐等于抓反贼。

不贪不腐当什么反贼?

“反腐司的意见是,规模在五万银以上的贪腐案,归反腐司,五万银以下,仍归都察院,缇帅以为如何?”朱翊钧询问赵梦佑的意见。

“素衣御史现在只有七人,如果所有贪腐案归反腐司管,反腐司忙不过来,反而让贪腐钜万的逆党,逍遥法外,臣以为善。”赵梦佑觉得反腐司这番取舍很好。

有舍有得,反腐司可以把反腐的力量集中起来,办理大案。

在反腐抓贪事里,反腐司这把利刃很好用,但精力有限,真的把天下所有的贪腐案都给了反腐司,就是对反腐司的倍之,反而是让贪腐钜万的佞臣逆党逍遥法外。

“如此。”朱翊钧点头,其实这也是划线,弄点银子就算了,弄得多了,朝廷来清算。

赵梦佑告退离开后,皇帝陛下开始了一如既往的批阅奏疏。

黎牙实又编了个笑话,和大明有些关系:

如果把所有的债务,都转移到一个人的身上,然后把他杀了,岂不是天下无人负债?

恭喜你,发明了天主教!

这个笑话,其实就是罗马教廷存在的根基,所有人把自己的罪孽通过教堂告诉神,通过赎罪券等方式获得宽恕后,罪孽归神一人,但是没人能审判神。

所以,神、罗马教廷、教堂神父们存在的意义,就是化债平账,把所有人的罪孽、血债,通过宽恕这种方式化解。

放到大明,这种化债思路,也是存在的。

把所有罪孽归到皇帝头上,然后把皇帝杀了,把朝廷推翻,改朝换代;

遇到朝廷审查,地方推出一个人,让他抗下所有罪责,甚至不曾犯过的过错,也需要他本人背负,趁机平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