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六十五章 金堤溃蚁穴,非一夕之故(4 / 6)

圣眷,凭什么王建这个嗣子破坏消耗这些来之不易的圣眷?圣眷也是他们老王家的遗产,他这个亲儿子都没享受到,就给王建消耗掉?

王建变得无法无天,正是王谦去了松江府后,京师再没人约束,才出现了这些祸事。

王谦没有给这逆贼求情,他在奏疏里说,死了活该。

他王谦都不敢犯的事儿,他王建凭什么犯,而且王谦还和姚光启商量好了,姚光启这个女婿的儿子里,找一个改姓王,继承王崇义的血脉,不让王崇义绝嗣。

姚光启答应了下来,他一共有三个儿子,让一个给岳丈就是。

“这个案子有趣。”朱翊钧看完了整本奏疏,上半部分说的是王建的案子,下半部分则说的是松江府的一个小案子。

河南汝阳府一个大把头,传帮带从家里带了十四个人,到松江府做工赚钱。

这个大把头利欲熏心,欠了六个月的工钱不给这些匠人,这十四个匠人都要靠着他生活,都是乡下汉子,哪里敢反抗,哪里知道如何反抗?

但就是有四个匠人不服,一人一把刀,拿着刀闯进了大把头的家里。

这四个人进门就喊:不给钱就砍死你们!砍死你们,别说你们不知道怎么死的!

大把头大惊失色,就想夺路而逃,却被四人堵在了偏房,动弹不得。

这大把头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有钱,有钱。

大把头,就把四人的工钱给了,这四人仍然不满,让大把头把十四个人所有没给的工钱,全都结清,把剩下没来的十个匠人,全都叫到了大把头家里,最后把工钱结清了。

这四个人领头之人走的时候说:我们笨,但我们讲道理,既然给了钱,就好聚好散。

大把头在匠人们走后,就跑到了松江府衙门报官,松江府衙一看这事,就呈送了师爷,师爷下令刑房不理,而且还让刑房衙役警告大把头,胆敢生事,王法无情。

案子发生在三月份,王谦一直没有直接干涉,但他在密切观察,他还以为这个大把头会发动人脉,让这些个‘刁民’没有任何生计可做,但王谦想错了。

这个大把头非但没有发动人脉报复,让刁民无法谋生,还专门找人,给这四个刁民找了活儿去做,这么做的原因,是大把头怕这四个刁民无事可做,就登门讹诈。

而且只要闹起来,刀剑无眼,伤的是这大把头和他的家人。

“把扬州之前的案子拿出来。”朱翊钧想起了一个相似的案子,让冯保去拿奏疏。

万历十七年十一月,扬州发生了一起和这个案子高度相似的杀人案,也是传帮带的大把头,从家乡带了匠人到城里做工,也是欠薪不给,也是持刀逼迫,大把头被逼无奈给钱。

但扬州大把头告官,扬州府受理了,将持刀逼迫、讨薪的三人抓捕归案。

这不抓还好,一抓出事了。

传帮带,都是乡里乡亲,恶意讨薪的三人被抓,一起到扬州府的同乡,第二天就闯到了大把头家里,把大把头给杀了,一把火就把大把头的家和工坊给点了,逃之夭夭。

显然拿着刀索薪都是谋划好的,一旦这大把头非要继续为难,那就鱼死网破!

大火一烧,干干净净,什么物证都留不下,而且这些同乡全都逃走了,根本不知道逃到了哪里去。

最后,讨薪的三个人也被放了。

扬州知府出入府衙,那是前呼后拥,闲杂人等不得近身,可是具体经办此案的衙役们,可不敢赌这些个胆敢杀人的乡民,还在不在扬州,衙役们把三人放了。

冤有头债有主,这大把头死了,就没必要再找衙役索命了。

这案子最后就成了这么一件无头公案,除非皇帝派出缇骑,严密搜索,动用巨大物力财力,否则这案子,真的很难很难抓到案犯。

皇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