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世作乱都会有预兆出现。像是黑沙暴起,游光现。同样的,你们梦里的鱼人有状况或许也是一种预兆,包括被游光影响的姜承安。”
“所以,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东西一定是有指向性。”
桌上的水渍图案干了,行临说话间手指也蘸了水,重新清晰了图案,修长的手指在图案旁轻轻敲了敲。“这个东西就是方向。”
“这玩意儿跟文字有什么关系?”沈确想不通。
行临转头看向乔如意,“这个形状如果跟文字有关,你能联想到什么?”
乔如意眉间思考,却很快想到了一种可能性,“印刷!”
又忙纠正,“活字印刷的文字模子。”
陶姜和沈确闻言都纷纷惊讶,再仔细去想,还真是。
行临点头,“从图案的尺寸来看,十有八九是西夏的木活字字模。”
乔如意虚心请教,“怎么判断的?”
行临说,“西夏文的字模一般来说就是陶、木和金属。其中土字模的大小就是宽0.8公分左右,高度都是统一在1公分。”
乔如意这段时间都在做西夏的拓画,多少是研究了西夏文化,又因为行临的关系初步认识些西夏文字。
论专业程度她肯定不及行临,可心中疑问是有的。
“有关西夏文的文字模子,直到目前好像也没给出具体尺寸记录,你确定这就是西夏文的活字模子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!
“也不能说没有具体尺寸记录,只不过出土的证据较少而已。贺兰山和武威都有西夏文子模的出土,其中武威发现的木活字残片,高度都统一在1公分,宽度因文字大小在0.8-1.5公分之间,这算是西夏文字进行活字标准化生产的雏形。”
行临简单普及了一番。
“如果是字模的话又代表什么呢?”沈确是相信行临判断的,只不过想不通这其中有什么关联。
行临面容稍显凝重,“如果是字模的话,就代表影响姜承安的游光必然是跟西夏文字有关,或者说,是跟密切与西夏文字打交道的人有关。”
乔如意一激灵,马上问行临,“九时墟有过这样的许愿者吗?”
行临想了想,“有。”
“是研究西夏文的学者?”陶姜问。
“不是。”行临盯着桌上再次干涸的图案,眼里带着思量,“是一个和尚,确切说是一个即将遁入空门的贵族子弟,出身于博陵崔氏。”
博陵崔氏?
贵族世家。
乔如意迟疑地问,“你说的这个人,是很久之前的许愿者了吧?”
“崇宗年间。”行临说。
乔如意生生一口凉气,“这个许愿者是怎么回事?”
行临低声道来。
崇宗年间,有一博陵崔氏贵族子弟,痴迷于天下一切经文,尤其是以西夏文译写的经文,认为西夏文字具有天地之灵,译出的经文能有加持之用,于是希望西夏文字能永世流传。
他痴迷于西夏文字,痴迷于西夏文字带来的神奇之效,于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走进了九时墟。
“他向九时墟店主献上歙砚,向九时墟许愿,希望西夏文字流传万世,永不湮灭。”
乔如意闻言,不解,“这种愿望是好的,难道他也成了违约者?”
行临点头。
“为什么?”乔如意着实想不通。
愿望极好,有大局观,这样的人怎会反悔了?
行临看向她,“如意我问你,如果你许愿希望一个人好,代价是你不能见他、不能跟他在一起,你愿意吗?”
她思量片刻,“他会忘记我吗?”
“会。”行临很肯定地说。
“如果这个条件能换这个人真正的